医院动态
专访丨儿童耳鼻喉专家张素玉:患者的信任是我最大的荣誉!
来源:成都仁品耳鼻喉医院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09:15
浏览:55次
成都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儿童门诊专家、副主任医师张素玉珍藏着一个颇具「年代感」的小本子。本子纸张泛黄,还布满了透明胶粘合的痕迹,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患者的信息,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求医故事。
张素玉轻轻摩挲着本子,缓缓说道:“这个本子陪伴我已有15年了,上面记录的都是病情复杂或是四处求医却无果,最终在我门诊得以治愈的病人。”时至今日,张素玉还时不时地拨打本子上的号码,关怀患者的康复情况。
张素玉将亲切、耐心、细致的一面毫无保留的给予了患者,她说:“患者的信任是我最大的荣誉”。这份对患者发自内心的珍视,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,照亮了她长达46年温暖而坚定的从医之路。
01医者初心,病痛成为“撬开”梦想的种子
时光回溯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那时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,感冒是家常便饭,扁桃体炎更是高发。还在儿时的张素玉,常常在扁桃体发炎的剧痛中辗转难眠。深受其害的她,在心底立下志向:一定要成为一名耳鼻喉医生,帮助像自己一样饱受病痛折磨的人。
1977年,23岁的张素玉考入四川省达州卫生学校,学习临床医学。在校期间,她发奋图强,刻苦钻研,成绩名列前茅,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。1979年,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,张素玉被分配到宣汉县人民医院,正式踏上「医生」这条路。
这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,也是她践行救死扶伤使命的起点。
02奔跑不停,医者需有“跳蛙”精神
在当代职场环境中,跳槽已成为常态,但在上个世纪70年代,这样的举动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。
“县级医院医疗水平有限,病人也少,我既不想也不能在大好年华就只图安稳。”
1985年,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及对专业的更高追求,张素玉毅然加入达州市中心医院,并成功考取主治医师。
1992年,由于其专业能力十分突出,成都市郫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以人才引进的方式,聘请张素玉担任科室主任。
在职业生涯中,张素玉有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——我国及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开拓者之一、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正健教授。张正健教授毫无保留地将专业知识、临床诊断经验以及手术技巧传授给张素玉一批的年轻人。
而在空闲之余,张素玉也从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,她坚持自学,博览医书,苦练操作,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。
30载风雨洗礼,张素玉从年轻稚嫩的小姑娘成长为科室的顶梁柱、从医学生蜕变为副主任医师、从县级医院跃升至省会城市医院,这“跳蛙式”的职业轨迹背后,是不断进取的决心和敢为人先的勇气。
03儿童耳鼻喉专家,“玉奶奶”倾力守护幼苗成长
随着时代变迁,耳鼻喉医疗卫生事业朝着专科化、精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。
李振轩(化名)小朋友便是其中之一。因腺样体肥大,小朋友出现了睡觉打呼噜、憋气等症状。每晚父母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,妈妈守上半夜,爸爸守下半夜,眼睛紧紧盯着孩子,生怕一不留神就出现意外。张素玉为李振轩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,成功实施了腺样体手术后,打呼噜的症状消失,晚上睡觉终于安稳了,个头也蹭的一下长高了。
还有一位4岁的孩子,因过敏性鼻炎前来张素玉的门诊就诊。陪同而来的阵容庞大,不仅有孩子的父母,还有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、姐姐姐夫,一家人浩浩荡荡,站满了门诊。看着这一幕,张素玉深知孩子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地位,也更加坚定了她一定要为孩子治好病的决心。经过精心治疗,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缓解,孩子的妈妈感动地说:“张医生,您对待孩子特别耐心,讲解病情也清楚明白,把孩子交给您,我们一百个放心!”
就这样,张素玉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,在儿童耳鼻喉领域声名远播,家长们誉称她为“玉奶奶”。
她感慨地说:“因为我从小就深受扁桃体危害,所以我更能体会孩子们的痛苦,我一定要为儿童患者服好务,帮助他们摆脱病痛,健康成长。”
04尾声
在张素玉医生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位医者的初心如磐与坚守执着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生动诠释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,在守护儿童耳鼻喉健康的道路上,书写着一篇又一篇温暖人心的动人篇章。